吉林大學一年一度的新生開學季又到了20年前,新生報到是什麼場景?吉大二十年迎新“進化史”來源:新文化報 - 新文化網
  新生採購一些生活用品 本報記者 郭亮 攝
  吉大前衛校區為災區學生設立了入學愛心通道
  吉大前衛校區設立了新生集中報到處 本組圖片 本報記者 郭亮 攝
  學校內的新型“出租車”
    8月29日的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扛著大包小裹、抱著臉盆衣架的簇簇人群,打破了校園的寂靜。食堂的工作人員在門口掛起了一張張彩色條幅,學長們在體育館門前擺攤開賣日用品,支起帳篷的各學院在五月花廣場開門迎新,佩戴統一卡證的志願者在人群中穿梭忙碌———吉林大學的2014級新生來報到了。聲勢浩大的“迎新大集”將在今明兩天正式進行。
    今年,吉林大學的新生大軍依然龐大,本科生10378人,研究生、博士生7500餘人。昨天,已經有新生提前來報到,這些“早起的鳥兒”具體有多少?上午10點,吉大學生工作部部長周春國點開手機里的一款APP軟件,看到了這個數字:238人。
    “這隻是通過手機軟件直接掃描報到的人數,還有人手寫簽到,稍晚會在網站數據庫更新最新數字。”周春國說。而他手中的這款名為“吉大通”的手機APP軟件,也是今年吉大迎新的新增主打項目。
    “學校現在的迎新,和我參加工作的那年可真是太不一樣了。”看著五月花廣場上整齊盛大的迎新場面,周春國回想起吉大1994級新生報到的那一天,那也是他工作生涯里迎接的第一批新生,時至今日,已經20年。
  1994
  新生人數很少 老生提前給鋪床
    1994年,周春國從吉林大學畢業,留校擔任了學院的輔導員。那年8月,他迎來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批新生。
    那時候吉大還沒合校,周春國所在學院當年入學新生只有三四十人,“雖然人數少,但那時候通訊不方便,有的信息沒法提前得知,但又必須照顧好每個新生,所以要做不少功課。”周春國說,他們在新生報到前期,組織老生去給新生寢室打掃、佈置,學校為每個學生訂好床上用品和其他生活備品,老生們會給每個新生鋪好床,“被子都要疊成豆腐塊。”
    當時的簽到現場也頗具時代感———在寢室樓下擺幾個桌子,簽名、領材料,然後問長問短。周春國說,那時按照學院分寢室,同一個學院都在一個樓層,男女生也不分樓。“在寢室樓下簽完到,學長就會幫新生把行李抬到寢室。”他笑笑說,那個年代,學長對於新生來說,像老師一樣具有權威色彩。
  2000
  擴招加上合校 中心校區會集最多新生
    1999年,高校擴招,2000年,吉林大學合校,中心校區會集了最多的新生。那一年開始,吉大進入到迎新工作的盛大時代。最能凸顯吉大合校氣勢的變化,就是變成了在逸夫圖書館門前集中迎新,分學院劃地盤,自己佈置場地、拉條幅。而此時,學校周邊及校內超市裡,床墊、枕頭等生活用品大量上架。因為,學校已經不再為新生統一准備全部生活備品,改為學生自己購買。
    周春國說,迎新工作不再具體到學生的生活起居細節,學生們也不再完全聽學長的“指揮”了———這或許也在證明80後大學生與70後大學生的不同。
  2006
  在新建的五月花廣場迎新當天廣場像集市一樣熱鬧
    2006年,吉大的迎新陣地又轉移了。因為這一年是吉大建校60周年,中心校區五月花廣場因此建成,這裡成了那年的迎新根據地。此時的周春國已調任學校團委工作。他說,這一年,商家與學校的迎新工作開始直接配合,提供了統一帳篷用作迎新。這些帳篷也“拯救”了參與迎新的老生們,因為不用再暴曬在陽光下了。
    同學們在迎新日里來到五月花廣場,都會像逛集市一樣熱鬧,從高處看下來,現場佈置整齊劃一、十分壯觀。周春國說,這一年,吉大迎新現場變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聲勢浩大。
  2011
  初步實現信息化簽到把電腦遷入迎新現場
    2011年,周春國出任吉大學生工作部部長,直接負責全校的迎新主要工作,他說,這年的最大變化,就是新生數據庫的充分管理與運用。
    2011年時,吉大首次將電腦遷入學院迎新點,“我們在現場佈線、聯網,第一時間查詢、更新報到信息。”他說,新生的信息都可以在網上查詢,迎新過程中的報到數據、寢室入住情況,都可以實時更新。
  2013
  建立新生微信平臺回答新生各種問題
    2011年之後的這幾年,是吉大信息化迎新的變革時代。2012年,吉大開發出了手機版的學生管理網絡,但是仍然只局限在查詢的功能上,無法實現互動。
    2013年,吉大在3月初就為當年的迎新工作做準備,開發JLUSAIS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專門搭建了一支由10多人組成的信息服務團隊,對新生在報到前後迫切想瞭解的問題進行系統整理和編輯,比如氣候、軍訓、助學貸款事宜、綠色通道、勤工助學、轉專業考試等,多達30餘項,每天收到學生提問2000~2500條,使迎新工作更加具體、人性化。
  2014
  推出迎新利器手機APP新生在家可查報到信息
    今年,迎新時刻再次到來,吉大推出了“吉大通”手機APP,蘋果、安卓系統用戶都可在軟件市場免費安裝。新生只要填寫個人註冊信息,訂閱新生導航、綠色通道、吉大生存攻略、登記指南等頻道內容,即可全面瞭解入學需要辦理的手續、報到流程和吉大情況。
    更高大上的是,通過“吉大通”,室友、同班同學、老師的信息都可一併瞭解,輔導員還在其中開通個人頻道,新生只要關註頻道,就能及時獲取老師發佈的入學信息、通知以及“心靈雞湯”。
    “現在‘吉大通’的新生用戶大約有1萬人,不少同學通過在這裡互動、表達訴求,解決了問題。”周春國說,有的新生因家庭貧困,難以承擔來報到的路費,通過在“吉大通”上與小編互動,學校瞭解情況後為他們寄去路費,“還有個身高超過1米9的同學,也提前表示了對床的需求,我們專門為他安排了加長床。”
    周春國說,“吉大通”帶給吉大迎新更大的進步,就在迎新當天,工作人員只要掃描新生錄取通知書上的二維碼或者新生的“吉大通”專屬二維碼,報到信息就能直接生成,“今後,我們會繼續升級‘吉大通’,爭取今後完全實現信息化報到。”
    這20年間,吉大迎新方式一直在變,不過,有一些東西始終沒有變,周春國說,那就是給貧困生的綠色通道,以及車站前的迎新團。
   本報記者 李春萍 趙實
  (原標題:吉大二十年迎新“進化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h02bhaks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