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江蘇網7月24日訊( 記者 王靜)食管癌是全球第九大常見惡性腫瘤,特別在發展中國家高發。由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於正洪教授和江蘇省腫瘤醫院郭仁宏主任醫師主編的《食管癌防治導讀》近期將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由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院長史兆榮教授作序。
  由國內外中青年專家組織編寫的這本書,旨在讓讀者更深入更全面的瞭解到食管癌是慢性病,食管癌有可防可治的趨勢,而且在多學科規範化治療、個體化治療、綜合治療下效果良好。本書分瞭解食管癌、明確食管癌、控制食管癌、關註食管癌、遠離食管癌五個章節進行闡述,也介紹了食管癌患者的社會心理問題,包括醫師如何與患者溝通,有助於大家對疾病、治療、患者三方面的關係有更全面的認識。該書結構全面、特色鮮明,既有學術水平,又有實用價值。該書的出版,對從事食管癌診斷和治療的醫師將有所幫助,同時也引導普通大眾樹立食管癌可防可治的觀念。
  據瞭解,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死亡率居全球首位,據估計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食管癌患者是中國人。每年死於食管癌者約占中國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5,食管癌已成為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
  食管癌和其他的惡性腫瘤一樣,雖然有基因的變化背景,涉及多因素、多階段、多基因變異積累及相互作用的複雜過程,但長期不良的生活或飲食習慣可能是導致食管癌發生的元凶。食管癌是最典型的生活方式癌,如何正確認識食管癌、早期發現食管癌、合理對抗食管癌、有效預防食管癌,是人類共同面臨的緊迫而嚴峻的課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癌症定性為慢性病。疾病重在預防,現在的很多疾病都與生活方式有關,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食管癌是最典型的生活方式癌,誘發因素包括飲食習慣、營養因數、情緒變化、微量元素和癌前病變等,食物粗糙、進食過燙、咀嚼檳榔或煙絲等習慣,易造成食管粘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可致局限性或瀰漫性上皮增生形成食管癌的癌前期病變。環境因素也是引起食管癌的重要因素,遺傳易感性也起一定作用。但大多數食管癌患者就診時已處於晚期,80%以上的患者就診時已發生廣泛擴散,即使能夠手術切除,預後仍很差。
  食管癌起病隱匿,早期可無癥狀。部分患者有食管內異物感,或自食物通過時緩慢或有梗噎感。也可表現為吞咽時胸骨後燒灼、針刺樣或牽拉樣痛。食管的其他疾病如胃食管反流、食管賁門失弛緩症、食管炎、食管良性狹窄等也可出現上述癥狀,因此並不能說有了上述癥狀就患有食管癌,但出現這些癥狀就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排除是否有食管癌。食管癌的早期發現仍是世界性的難題,食管癌如果早期發現的話,根治的機會增大。但普通老百姓對食管癌還缺少科學的認識,對食管癌的各種治療手段還持有懷疑的態度,如果在生活中,我們能戒除一些不良的習慣,還是可以預防一部分食管癌的發生。  (原標題:於正洪郭仁宏主編《食管癌防治導讀》近期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h02bhaks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